{{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白水報 #1⁣

白水報 #1⁣

NT$180
{{shoplineProductReview.avg_score}} {{'product.product_review.stars' | translate}} | {{shoplineProductReview.total}} {{'product.product_review.reviews' | translate}}
{{amazonProductReview.avg_rating}} {{'product.product_review.stars' | translate}} | {{amazonProductReview.total_comment_count}} {{'product.product_review.reviews' | translate}}
數量 組合數量
一次最大商品購買數量限制為 99999
該數量不適用,請填入有效的數量。
售完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若想購買,請聯絡我們。

商品描述

白水報 #1⁣
白水報是一份以攝影為主體的報刊,目前為季報,每期至少帶來5位影像作家的作品,刊載的作品是連載的,我們選用報紙的形式,想要增加閱讀的複雜性與樂趣。⁣
白水是由"泉"這個字拆解而來。最初構想白水報時,是從現在登載於頭版的《白水計畫》專欄開始的,《白水計畫》專欄是一個攝影挑戰,我們希望一個參與者用一卷底片自由的去拍攝,但不能挑選照片也不能格放照片,最終必須以印樣的方式上頭版,同時也不會出現作者的名字,對拍攝者來說用以挑戰自己與攝影的關係;對白水報來說我們討論傳統攝影與當代圖像的關係;對讀者來說思考影像本身、作者的拍攝行為並決定它的意義。⁣
內容⁣

頭版 1:話白專欄《照片》/ 劉士楷⁣
劉士楷,台中人,35歲以前以藝術為志業,35歲以後只以適合自己的樣子活著。文字創作是生活中時有時無的東西,像是一次漫長的慨嘆,或是試圖將卡在思維中某件事的本質,用海量的訊息將之從腦中驅趕出來。⁣


頭版 2:說水專欄《浮島》/ 高穎琳⁣
高穎琳是一位獨立策展人、藝術家,她的創作主要關注距離和邊界的重新想像,亦曾策劃 《香港與福岡的日常——當代藝術考現學》(art space tetra,福岡,2023),《後人類敘事》系列(牛棚藝術村及香港醫學博物館,香港,2020至2022)等展覽。她目前往返於香港和台灣生活與工作。⁣

A版 :《無題:川》/ 黃弘川⁣
我從小就有一個不切實際的慾望,想握緊雙手抓著眼前稍蹤而逝的一切,縱使這舉動注定徒然而令人沮喪,卻有種什麼在我背後一直在驅使我。⁣風中之火、水中之土--眼前一直驟變的、循環著的,不生不滅,箇中潛伏着生與死、沖突與破壞、幻滅與重生。⁣以往熟悉的一切已墮進黑洞的漩渦裡而不復還,但我仍然在尋求新的可能性。⁣生命必邁向死亡, 慾望必趨於幻滅, 然而我仍嘗試能否在這現象生滅的洪流下找到某種亙古不變的核心——它一直召喚著我。 也許生命的川終歸將流向虛無, 但在得出這結論前,我得先奮力抬頭浮出水面來。⁣
-⁣
黃弘川  Wong Wang Chuen,1986年生, 香港人,2014年移居台灣,目前在新竹北埔定居。北埔的攝影計畫已進行七年。 2020年在日本濱松Kagiya Gallery舉辦「Hakka Sonata」個展;同年在台北G. Gallery聯展;2022年在台北1839 Gallery個展。 2021年聯合出版攝影書《認同的例外:他們的飛行紀事》。⁣
B版:《家屋:燜餅》/ 郝渂心⁣
這是以「:」為名的系列影像作品,「:」作為中文的冒號時,表示了主與副的關係,在數學中則是呈現比例的符號。此系列試圖透過影像編排連結菜餚與其相關事物,呈現出料理所需要的細緻條件,諸如空間、陽光、器具或人際關係等,看見食物背後交織的環境與情感關係,討論眷改之後的土地現狀、映照政府對文化保存的單薄想像,還有人們對現代集合式住宅的接受、妥協或幻滅。⁣
-⁣
郝渂心,出生於高雄,生長於高雄和台北。作品常透過編排和重新詮釋他人的或現有的影像與文字,檢視社會於性別、資本主義和其延伸的慾望如何影響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作品多使用但不限於現有數位影像、手機相片、採訪、紙張與壓克力。⁣
C版:《黑白爵士》/ 林文強&謝婷伃⁣
以攝影為媒材的林文強以ㄧ邊覺知、ㄧ邊迷失的狀態拍照,拍攝的影像就像鳥兒一般,飛停停飛,這次與以音樂為創作的謝婷伃合作,在她的爵士旋律中自由飛翔。⁣
-⁣
林文強,影像創作十ㄧ年,從黑白、彩色、拼貼、多媒材不限,以創作的純粹與原點為目標,緩慢前進中。⁣
-⁣
謝婷伃,自幼學古典音樂,高中受即興舞蹈啟發接觸各類型音樂,以在框架下自由玩樂為目標,日前就讀南藝大爵士音樂學程。⁣
D版:《雨夏》/ 黃皭⁣
在持續創作與感受的過程中,事件跟情緒還是不停地在發生,直到某事件的發生,我終於成為自己。嗯⋯⋯新的悲傷,在還沒成為悲傷之前,可以療癒過去的一切,但它成為悲傷之後,卻是有史以來最大的。⁣
-⁣
黃皭(Ngkiò)是一名攝影藝術追求者,使用照片、聲音、與動態創作。攝影當下的情緒、類日記,作品表現內在和自己在生命中的位置;2017年就任母親職務,人生最難打破的紀錄是365天睡覺都會做夢,持續了好幾年。⁣
E版:《 tshinn-á》/ 吳雨蓁⁣
檳榔是我童年的一塊拼圖,我忘不了那些放學後與其他孩子們在檳榔場周圍玩耍的日子,而有時候也需要待在阿嬤身邊幫忙剪檳榔。於我的家鄉——梅山,檳榔是相當重要的產業,因此在感性與理性的交織下,我決定透過攝影去觀看這些對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的場域,進到場域,跟人們盤撋,總會有格外珍貴的收穫。⁣
-⁣
吳雨蓁,嘉義縣梅山人,北藝美術系畢業,主修複合媒體,總是在拍攝的當下感覺到光的魔法,深受攝影種種細節著迷。⁣

規格⁣

開本:26.5x38公分⁣
頁數:82頁

了解更多


相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