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牠們住在我住的房間裡

牠們住在我住的房間裡

by 賴維君


NT$1,200
{{shoplineProductReview.avg_score}} {{'product.product_review.stars' | translate}} | {{shoplineProductReview.total}} {{'product.product_review.reviews' | translate}}
{{amazonProductReview.avg_rating}} {{'product.product_review.stars' | translate}} | {{amazonProductReview.total_comment_count}} {{'product.product_review.reviews' | translate}}
數量 組合數量
一次最大商品購買數量限制為 99999
該數量不適用,請填入有效的數量。
售完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若想購買,請聯絡我們。

商品描述

牠們不算是我的寵物,也不是我的朋友,我們像是互相配合般地生活在一起。

2020 - 2024年間,我陸續地和近40隻小白鼠一起生活在我的房間中,群體生活的牠們隨著我搬移至各個房間。在這期間裡牠們建立的社會性、階級之分、甚至繁衍,使我彷彿看到了一個人類的微型社會,人類不妨也是如此。我從爬蟲類的餌食區帶回他們,像是一群店裡最低階層的小囚犯們,而究竟生命的價值高低是如何被定義的,生命的差異性又是如何?

小白鼠與人類的基因高達98%的相似,但其生命卻只能依附著人類,為何小白鼠短暫宿命是如此的真實且絕對?只能生死於實驗室或成為爬蟲類的餌食。

藉著2020-2024前後共飼養40隻小白鼠與持續四年的拍攝,我記錄下這些來的純粹的生命以及無話語權、無身分的存在。在這一物種早已被同一化,且被賦予某種必定要犧牲的宿命之下,我試圖透過與牠們一起生活來分辨每個個體的獨特性。鏡頭後的我能分辨出來,在觀者眼中皆為複製品的牠們顯現出的個體性與韌性。

透過拍攝牠們與在房間內的朝夕相處,我改變了動物與人類之間原有的地位關係:我不苛求動物給予情感的回報、也不要求牠們聽從指揮,試圖以這樣的方式與他們相處著。

我為我與鼠之間創造身分連結,並抓緊生命的巔峰為他們拍下證件照,儘管這是用人類膚淺的身份識別方式在辨識牠們。我紀錄著牠們在活著的時候與死的時候──我看到牠們死去的瞬間總會為牠們的美感到悸動且敬佩。死亡對我來說並不是永恆的悲哀,它只是短暫的一瞬,我所在乎的是每個活著的個體和生命的獨特性。 

了解更多


相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