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Image RIP : After Printing, Work & Planet Earth

Image RIP : After Printing, Work & Planet Earth

NT$1,450
{{shoplineProductReview.avg_score}} {{'product.product_review.stars' | translate}} | {{shoplineProductReview.total}} {{'product.product_review.reviews' | translate}}
{{amazonProductReview.avg_rating}} {{'product.product_review.stars' | translate}} | {{amazonProductReview.total_comment_count}} {{'product.product_review.reviews' | translate}}
數量 組合數量
一次最大商品購買數量限制為 99999
該數量不適用,請填入有效的數量。
售完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若想購買,請聯絡我們。

商品描述

圖像,安息吧:印刷之後、工作與地球

《圖像,安息吧:印刷之後、工作與地球》內文的核心,是以印刷、出版為引,邀請設計師和藝術家們由自己的研究或專業項目切入,談論全球邁入後工業時期至今,所衍生的政治和社會問題。⁣

全書共收錄八篇短文和數幀以字母密排轉化而成的後製影像。並透過版面編排,大幅提高了讀者梳理文字的難度。設計師 Geoff Han 利用圖像,切斷每篇文章內部的連貫性;文字也和圖像採用類似邏輯編排,隨著篇目往後,字級不斷縮小,版面越加壅擠。⁣

平面設計師 Geoff Han 是本書的總編輯,他在〈深圳筆記中〉以自己和深圳最大精緻圖書印刷廠――雅昌印刷的合作過程,提出對於中國經濟特區內的觀察。有限度的彈性和自由雖然造成了技術和器材面向的精實和超前,但內容控制、勞動權益、污染等問題仍然存續。⁣

紙張和印刷術均源自中國,但天津濱海圖書館號稱一百二十萬藏書中,卻有近半的館藏是印在膠片、貼上牆面的「假貨」。藝術家 Ming Lin 在本書的導論中,寫深圳和整個中國出版品、山寨品的現況,並以藝術家團體「山寨歌詞」的創作,進行呼應。⁣

〈來吧一起工作 C’mon Let’s Work〉:荷蘭平面設計師 David Bennewith 在路上看見了新興科技公司 Young Capital 的平面廣告。他們以「工作」、「街頭文化」為形象,擔任雇主和年輕人間的媒合角色,擁有上百萬求職者的數據庫。Bennewith 透過 Young Capital 的形象和運作、結合自己對1980以降類型音樂發展的觀察研究,思考由工作、工人衍伸出的階級、性和資本等問題。⁣

〈互聯網存在行星地球上〉:美國設計師 Mindy Seu 的專長為科技網絡,他在文章中提出網際網路發展背後,電子產業對於礦產和地球資源的需求,以及連帶造成的氣候、環境和「人類以外的任何形體」的權益問題。⁣

〈擺脫國家機器的印刷――The Detroit Printing Co-op, Radical Education Project和Black Star〉:Danielle Aubert 以美國1960年代末期出現的三個左派小型出版商為例,談論地下出版如何應對並走過政治情勢的壓力,卻在商業模式的改換中消失。⁣

〈地書〉:美國平面設計師 David Reinfurt 以自身文化和工作背景,分析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的輸入法設計,如何拆解和應對中文字的複雜構造,並深入的探索中文字筆劃的重要性。⁣

「我嚥下一枚鐵做的月亮,他們管他叫做螺絲」富士康深圳廠工人許立志從樓頂一躍,一顆螺絲掉在地上。身後只留下詩作。〈帝國詩歌〉一文中,藝術家 Dena Yago 以許立志的自殺事件,思索人們如何在面目模糊的勞動中,辨識出自己和世界。詩歌作為工廠生產線上的副產品,具備了能夠「令人在非人性過程中,個體漸漸變得無形時,為自己定位」的特質。⁣

_⁣
開本 : 23 x 17 cm ⁣
頁數 : 304 ⁣
年分 : 2022⁣
出版 : Source Type⁣

了解更多


相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