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城市遊牧木瓜圖集

城市遊牧木瓜圖集

NT$1,200
{{shoplineProductReview.avg_score}} {{'product.product_review.stars' | translate}} | {{shoplineProductReview.total}} {{'product.product_review.reviews' | translate}}
{{amazonProductReview.avg_rating}} {{'product.product_review.stars' | translate}} | {{amazonProductReview.total_comment_count}} {{'product.product_review.reviews' | translate}}
數量 組合數量
一次最大商品購買數量限制為 99999
該數量不適用,請填入有效的數量。
售完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若想購買,請聯絡我們。

商品描述

城市遊牧木瓜圖集

by 林庭宇


這本書始於2018年左右,一次散步偶然在路上發現一顆木瓜樹。可能因為造型特別,我內心第一個os:「它在這幹嘛?」,它直挺挺的越過了圍牆,太陽經過大樓的縫隙穿越葉子,綠黃相間的顏色在晃動中看起來莫名有元氣。突然我發現家裡附近有好多木瓜樹,它們大多孤立生長於住家大樓、路旁等城市的縫隙中,不太具備農業產值,卻若無其事地出現在台北的各個角落。


我開始尋找這些木瓜樹的蹤跡和歷史,發現它們都是由日本人於殖民時期(1895-1945)期間從夏威夷帶來,因為島嶼的氣候條件,讓木瓜長得非常鮮甜,極具農產價值,便開始系統化的大量種植。然而相較於香蕉、鳳梨,木瓜並不是當時代表的作物,但因為生長條件(腹地、土壤品質)並不像香蕉、鳳梨那麼高,所以得以成為充斥在台灣各個角落的頑皮果樹。


類似的存在,但更「官方」一點的就是椰子樹。當時日本政府在市政廳、各大車站代表性地種下,為了讓台灣看起來更有「南洋風情」,那些椰子並非土生土長。這樣回頭一看,殖民歷史的痕跡其實充斥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成為了我們的日常。我常想這些木瓜見證世代、政權、統治者的交替,究竟是以什麼樣的心情生活在這個島上?而外來及本土、原始及現代、原生及被殖民,這些界線又在哪呢?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持續顯影的古代木瓜篇」是我在爬梳木瓜樹歷史檔案的時候,看到令我拍案叫絕的圖像資料記錄。


第二部「遊牧中的城市木瓜篇」則是在台灣的各個角落拍到的木瓜樹,它們與建築、鋼筋混泥土共生的狀態。


第三步「流轉中的藍白帆布方塊以及木瓜的自畫像」是在進行一系列的圖繪,有很多的「雜質」,藍白帆布是台灣常見的工業用帆布,防雨防風,時常可在路上看見。這個篇章更像是我個人在回憶、影像、日常之間穿梭的飄浮狀態。


-

林庭宇 


1994年出生於美國賓州,兩歲回到台灣,現生活、工作於德國漢堡。


他的作品專注於捕捉「漂浮的鄉愁」。參照台灣複雜的地緣政治和歷史背景,與其使用清晰的政治符號,他試圖以流動的感性為路徑,呈現一種沒有方向的鄉愁。透過街拍、電影截圖、歷史檔案、日常物件等,從圖像的重構中,試圖以圖像去回應台灣殖民歷史及政治局勢下所產生的處境。除了自己的繪畫實踐,他也與不同藝術家合作各式創作,如出版品、裝置、互動表演...等等。


-

開本:10.5x14.8公分
頁數:300

語言:中文、英文
年份:2024

出版:遊牧木瓜出版


了解更多


相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