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Striking! Advertising Matches of Singapore

Striking! Advertising Matches of Singapore

by Singapore Graphic Archives / Temporary Press


NT$1,080
{{shoplineProductReview.avg_score}} {{'product.product_review.stars' | translate}} | {{shoplineProductReview.total}} {{'product.product_review.reviews' | translate}}
{{amazonProductReview.avg_rating}} {{'product.product_review.stars' | translate}} | {{amazonProductReview.total_comment_count}} {{'product.product_review.reviews' | translate}}
數量 組合數量
一次最大商品購買數量限制為 99999
該數量不適用,請填入有效的數量。
售完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若想購買,請聯絡我們。

商品描述

Striking! Advertising Matches of Singapore

by Singapore Graphic Archives


1966年新加坡第一間火柴工廠誕生,興起本地火柴產業的一段黃金時期。


當時火柴除了生活和居家的實用性質,更被視為重要的廣告手法,特別是1970年代起,新加坡政府通過吸菸法,禁止香菸於傳統媒體上的刊登廣告,火柴盒竟意外成為香菸品牌的重要宣傳管道——更加便宜且容易散播。除此之外,火柴亦廣泛地被餐飲、娛樂、旅宿產業使用,這項成本低廉的民生消耗品兼具了實用及名片的功能。


隨著需求提高,火柴產業也結合收藏導向,針對不同族群推出如旅遊景點、鳥類等系列的火柴包裝設計;1973年新加坡首度舉辦東南亞半島運動會,推出了一系列以運動競賽為主題的火柴,以精緻紀念盒裝成套出售。


然而隨著打火機普及、燃煤型的家用爐具被電器取代,火柴的需求量衰退,作為廣告媒介的功能隨之消亡,1990年代後以火柴作為宣傳的店家減少,火柴盒收藏家也越來越難找到新的標的們;《Striking! Advertising Matches of Singapore》一書中的 350 個火柴標,來自藏家楊宏英,並授權新加坡平面檔案館(Singapore Graphic Archives)使用。這些火柴包裝不僅是新加坡 1970-1990 年間飲食、娛樂和視覺文化的紀錄,也反映出了這座多文化背景城市走向全球化的旅程。


本書為 Singapore Graphic Archives 出版的第二本歷史視覺圖像選集,將數位典藏轉化為實體出版物,使得設計亦可以實體形式被流通、保存與分享。


-

尺寸:74 × 105 mm

頁數:400頁,螢光油墨平版印刷

年份:2022

出版:Temporary Press



@temporarypress

@graphic.sg



了解更多


相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