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MENU CART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te magazine #2 : Song of the Nightingale

te magazine #2 : Song of the Nightingale

NT$1,350
{{shoplineProductReview.avg_score}} {{'product.product_review.stars' | translate}} | {{shoplineProductReview.total}} {{'product.product_review.reviews' | translate}}
{{amazonProductReview.avg_rating}} {{'product.product_review.stars' | translate}} | {{amazonProductReview.total_comment_count}} {{'product.product_review.reviews' | translate}}
Quantity Product set quantity
The maximum quantity per submit is 99999
This quantity is invalid, please enter a valid quantity.
Sold Out

Not enough stock.
Your item was not added to your cart.

Not enough stock.
Please adjust your quantity.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Limit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per order.

Only {{ quantityOfStock }} item(s) left.

Please message the shop owner for order details.

Description

te magazine #2 : Song of the Nightingale

蟄伏一年有餘,te magazine 第二期《夜鶯之歌》終於能與大家見面。

“發聲”一詞常常附著著濃厚的社會屬性,同時又強調了一種即時的選擇與能動性。Michel Chion 把聲音詮釋為一種認知行為,而“發聲”則更像是對這種認知的具體實踐,是一個觸發點。我們在第二期的編輯過程中反復受周遭發生的事件啟發,用10篇文章來對聲音、語言和行動的相交處進行焊接,去討論這個抽像又無處不在的概念,旨在創造多頻“聲道”。聲音的魅力在於它的即興,但也因其在歷史與現代社會中被賦予的種種使命以及物理形態的缺失而變得近乎神秘。何以用文字去書寫聲音?在不同情境中,發聲的主體是什麼?發聲所代表的含義為何?發聲是否一定要借助“聲音”這一媒介來完成?個體應以何種形式表述?又有哪些可能性?這些問題均無標准答案,或許答案在這個時代已不適用,但書中的內容或許會提供一些躋身逆境的方法。本期的寫作者之一 Xenia Benivolski 提到了二戰時期的英國廣播,那時英國電台常會播放夜鶯與大提琴家哈裡森的合奏曲,以此安撫聽眾在戰爭環境中的憂懼。這種自然之聲與人類共譜的樂曲是如此幻妙,而夜鶯通常具有兩種特性——在季候中遷徙,在暗夜中鳴唱。

根據本期內容,我們邀請藝術家鄭可制作了一段聲像,集合的素材或取自第二期創作者們的作品,或作為他們的靈感來源和文章內容的延伸。隨著聲音浮想,一起翻開《夜鶯之歌》。

-
《te》是一本關於當代文化人類學的雙語年刊。我們每一期會根據特定主題,委託來自不同領域的創作者探討地域之間的動態文化景觀,包括地方社群的語言、傳統、和文化在當下不斷更迭的狀態, 以及個體敘事如何因社會環境和地緣政治的發展而變動。

《te》旨在營造一個開放、共享的創作性平台。創作者提供的內容可以是撰文,採訪或創作的詩歌及影像,亦或是手稿,筆記,檔案等記錄創作過程的一手材料。我們希望內容可以作為創作者日常 工作的一個延伸,同時也更期待在交流過程中碰撞出新的形式與內容。

《te》取自閩南語“茶”的發音:[dæ],該音系統佐證了早期全球化的流動軌跡,從泉州港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到達歐洲,成為人們熟知的 tea。 tea 的發音在今天依然鮮活,然而 我們大多已忘記其詞源,也無意追溯它的轉化過程。於是,我們期望打造一本具有“流動性” 的刊物,流動性代表著當代文化的一種生存狀態,也指向聯動的實踐傾向,我們希望以寫作 和記錄的方式激活這種實踐,並在物質發展與文化觀念二者的脫節中捕捉藏匿其中的現象, 生產出新的話語。

-
開本:185x260mm
頁數:148頁
語言:中文、英文
年份:2023

Additional details


Related Products